案例分析 台达“推己及人”: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到价值创造

  一条生产线的改造究竟要多少成本?可提升多少产能?提升多少效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合渗透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每个环节?甚至设备控制是怎么样做最优化?人工在智能工厂的哪些岗位无法替代?与机器人如何协作?以及改造后的生产线是否改变了商业模式?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到底创造的价值是否与其概念相称?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进展如何?

  10月24日来到台达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研发生产基地,参观了台达打造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产线,得以一窥这家老牌制造企业落实“解决方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模式,从设备智能化到产线智能化再到工厂智能化的“制造力”,重塑自身业务模式的理念和实践。

  台达创立于1971年,以电源业务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在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企业。1992年开始在中国大陆设厂,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四个主要的生产基地,以及上海、北京等二十三个研发中心,2017年集团总营收达到84.71亿美元。

  近年来,台达已逐步从关键元器件制造商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深耕“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三大业务范畴,更积极践行“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使命,打造具备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和高效节能的绿色智能工厂,助力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根据台达2018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合并营收为新台币636.17亿元,税后净利为新台币60.90亿元,创历史性新高,比第二季度大增86%,年增11.4%,高于市场预测28%,此次季度报成绩亮眼,意味着其转型效益显现。分析机构觉得,台达转型已经走到中期,转型效益慢慢的开始显现,未来利润将维持成长态势,2019年至2020年的盈利增长也会弥补传统业务下滑带来的缺口,2020年后,新经营事物的规模的成长驱动力将更显著。

  “制造业的发展有五大方向,包括:智能化,在原来制造业的基础上,导入更多人工智能;绿色化,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大幅度降低能耗,提升绿色能源的使用效率;专业化,制造业会慢慢的针对个别专门行业的需求;个性化,强调生产上的弹性多样;以及微纳化:也就是精细产品未来的价值。”国家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希望这些判断能对台达的发展有所借鉴。

  转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台达从工业自动化开始。近年来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已形成完整的工业自动化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在机器人解决方案、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中,都应用了各种先进工业自动化产品,提升了解决方案的价值。此外,台达在硬件方面也在持续创新,比如发布的交流伺服驱动器ASDA-A3系列及ASDA-B3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AS200系列,多轴运动控制器DVP50MC系列等。

  以台达吴江研发生产基地的可编程控制器 (PLC)智能示范产线为例,导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达到产能提升40%、生产使用面积减少62%、直接人力需求减少88%等效益;此成功经验能够迅速在台达各厂区上百条产线复制展开,迈向整厂智能化的制造升级。

  台达机电事业群智能制造业务全球总监李逢堉介绍:“因为自动化能做到让机器7×24小时工作,可显著提升产能。另外,机器不像人一样需要活动空间,人员的减少也降低了场地面积。

  身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二十多年的老兵,台达在打造智能产线方面具备垂直优势。台达希望把以往在感知层和通讯层打造的丰富产品元器件智能化,与其纵深往下做的设备数字化,比如自动化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串联起来成整条智能化的产线、甚至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此来实现以快速换线、弹性生产打造的智能生产。

  在参观时,台达制造执行系统(DIAMES)执行生产实时调度和制造管理,机器人工作站执行产品取放、分析,最后完成出货/入库等作业;在此期间,生产管理人员可实时监看作业进度及设备运作数据,和产品包装。实际上,在这背后有一条更重要的产线,比如制造可视化管理平台(DIAMMP),和PLC、HMI、温度传感器等自动化产品,采集现场设备的生产数据,实现信息层管理系统与设备底层I/O数据的无缝衔接,向管理人员提供监控和数据分析,让制造现场状况透明化,实现更先进的智能化等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所所长胡坚波表示,当下一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概念缺乏底层技术和产品,而台达则从底层产品出发,同时也注重从整体构造系统和解决方案,这也是业界的发展的新趋势。“未来产业的趋势是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因为客户来找我们的时候,已经不会想买一些工业自动化的元器件,或是系统的组件,而是希望我们也可以提供整厂自动化、整个楼宇自动化,並做到能源管理”,台达发言人周志宏说道。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高级顾问李中廉认为,台达的产品和服务是新业态,新模式,也是很有内涵的案例,更是理论联系实际范例,未来绿色制造绝对是发展趋势,台达也能提供发展经验,作为示范工程参考。

  除了自身在逐渐完备自动化系统及智能产线,未来五年内,台达将不断向外输出经验模式,帮助其他制造厂商改造智能产线、智能工厂。

  上述智能工厂的实现,更是台达积极落实“环保节能爱地球”经营使命的必然。周志宏表示,台达是全球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过去一直以不断的提高电源相关元器件能效为主,之后逐步往系统发展,强化软硬件整合,以专精制程技术与经验,贯彻于智能生产线与系统,无论少量客制化或大量标准化生产都能实现。

  举例来说,台达打造的全球首个LEEDV4ID+C认证数据中心——台达吴江数据中心,获颁2018年度“行业先锋奖”。该数据中心通过采用台达自有产品及节能方案,自2015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至2018年的3年内,全年平均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值达到1.29的黄金级,在选址与交通、能源与大气、用水效率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均获得LEED高分肯定。

  除了以电力电子核心技术结合行业知识,台达更携手产业生态系,面向工业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网络通讯基本的建设、能源基本的建设及电动车五大重点市场,为客户提供符合物联网架构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台达以发展楼宇自动化为核心业务,将技术能力拓展至楼宇的能源管理、控制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空调、安防与整合服务,进一步协助楼宇节能及运营效率提升。

  比如,台达上海运营中心暨研发大楼就是LEED白金级的绿色建筑。该大楼于2013年即获LEED-NC(新建建筑)黄金级认证,经过数年节能改善,于2017年再获LEED-EB(既有建筑)白金级认证。大楼采用台达自有产品及节能方案,相较上海民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最高可达39%;相较LEED设计基准,节水可达46%。

  事实上,绿色、节能、能源管理等关键词是全球重要的气候变迁议题。从企业方面出发,不仅仅发展品牌,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肯定。绿色办厂、绿色建筑不仅体现出台达高效率且可靠的节能整体解决方案,更是其“推己及人”理念的推广和普及。

  据了解,台达过去十余年自建及捐建26栋绿色建筑,以实作经验积累节能技术,并通过赞助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大型展览及出版绿色建筑书籍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推广建筑节能理念。

  综合来看,台达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将其拳头业务“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重新排兵布阵,不仅体现出重视生产的提质增效,同时也对数据中心、生产制造、厂务办公、工厂管理、能源管理等全方位需求深层次地融合,呈现出台达整体的“价值智造力”。(邓晓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