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 真实的台达是这样

  深绿在左,浅翠在右,疏密无序地分布在路的两旁,阿里山脉之中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快速行进,每隔几分钟就来个180度的急转弯,惊起车内的一阵欢笑。车顶的枝蔓轻轻附身下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陌生人,而车里的人虽然有工具代步,却仍不由想象

  这样的打开方式很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此次出行只是“发现台达 追寻科技应用之美——2017媒体台湾行”活动的第一站——那玛夏民权国小。而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内,媒体一行还要以高雄为起点,走过台南、台北,探访绿建筑,走入客户厂区,寻迹桃园研发中心,参观台北总部,只为发现那个更真实的台达。

  这是一座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学校。2009年台风莫拉克席卷高雄市那玛夏地区,土石流毁坏了原住民的家园,淹没了小学的旧校舍。

  灾难过后,台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不但出资建设新的校舍,并请曾设计过北投图书馆、花博新生三馆的建筑师郭英钊为小学设计建筑,他从原民传统的住宅型态延伸,将校舍设计成具有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高脚屋形式,使这座建筑不但可以节能环保,还可以在灾难来临时,转变为自给自足的避难中心。

  那玛夏民权小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一个完全“零碳”的学校。建筑将采光与风向条件融入在设计中,以实现自然减少能源使用的目的,一定要使用的设备也是节能型产品,例如台达集团所设计生产的节能LED灯、运用大自然资源的太阳能热水器等。屋顶造型宛如一朵曼陀罗花的图书馆,也是利用山上日照与风力充足特点,结合台达的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系统,使其能完全使用再次生产的能源。那玛夏民权国小是台湾首例净零耗能建筑,并获得台湾EEWH“钻石级绿色建筑标章”认证。

  除了那玛夏民权国小,四川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芦山县龙门乡台达阳光中学均是由台达出资灾后重建的绿色建筑。让绿建筑成为对抗极端气候的方式,把环保节能当作使命和事业来做,这样的企业不多,而台达是一个。

  2004-2005年,台达创办人郑崇华先生带领台达厂房建筑师和台达经营团队,走访德国、美国与泰国,参观考察了多栋绿色建筑。尽管那时绿建筑概念刚刚兴起,郑先生考察之后仍坚定了要做绿建筑的决心。

  2006年,台达第一座绿色建筑台南厂落成启用,这也是台湾首座通过绿色建筑9项指标的“钻石级”绿色建筑。至今,台达全世界内兴建及捐建的绿色建筑已达25栋,其中经认证的16栋绿色建筑,在2016年共节电1520万度,相当于减少10,027吨二氧化碳排放。

  2017年10月17日,台达上海运营中心暨研发大楼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EB (既有建筑)最高等级白金级认证,台达绿色建筑再添一个新的里程碑。十余年来,台达也从当时的为人所不解,逐渐赢得业界的赞同与尊重。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传递绿色建筑的自然态度和台达创新节能的科技,台达于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大皇宫推出“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以3D影片沉浸式投影,栩栩如生的多元化现场展示,让参观者感受绿色建筑的故事。2016年“绿筑迹 - 台达绿色建筑展”延续巴黎的展览内容,移展北京清华美院和台北华山文创,通过对绿色借助的诠释,带动社会对于建筑节能的关注。

  今年“绿筑迹 - 台达绿色建筑展”于10月1日在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开幕,展区内的台达剧场播映 “筑回自然”绿色建筑影片,以花、虫、石为视觉意象,展现台达全球25栋绿色建筑经验。通过AR技术呈现的台湾第一本亲子绿色建筑故事绘本《那玛夏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身历其境的阅读感受,而台达旗下投影品牌Vivitek微型投影机QUMI则以小机身打造大画面,结合互动体验方式,营造亲子互动的环境。

  高雄绿筑迹展首次将展示内容由建筑扩展至交通及能源管理,台达领先的电动车充电方案、LED智能照明及交通管理等低碳交通方案融入城市街景,全面阐述节能科技。《奇迹高雄》短片搭配台达机器手臂,现场演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科技,展览也将减碳达人的最新居家节能秘方带到现场,让民众能轻松实践低碳的生活理念。

  当然如果要全面探索台达在绿建筑、楼宇节能自动化和工厂管理可视化方面实践,台达桃园研发中心是不能错过的一站。

  作为台达解决方案的应用试验场地,桃园研发中心智能绿建筑大量整合台达集团各项节能与自动化产品,建筑内所有数据,都会完整地显示在楼内触控式人机接口设备之上,并通过背投大屏幕的电视中控墙集中监控。此外,这套监控系统还可以链接全球各生产基地的实时生产数据,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即使低调现身大楼展区的一条普通加工生产线也暗藏玄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或iPad进行下单,台达制造执行系统(MES)下单系统,就实时管理着所有的需求和物料,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信息。随之而动的是生产设备管理平台(DIAMMP),在它的调度下,机器人可实现多产品的混线生产,并依据订单的优先级调整而自动安排生产计划,实现弹性生产。并在系统的有序管理下,完成物流仓储,发送提醒通知。所以它被称为“台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线”。一直以来,台达自动化硬件设备深受业界肯定,而这条示范线表明台达已覆盖从底层智能设备到上层制造管理系统,具备软硬件深度整合的能力。

  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台达于2016年提出Delta Smart Manufacturing(DSM,台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且依据自己的制造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路径:先设备智能化,然后产线智能化,最后是工厂智能化。

  台达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思路是清晰而直接的。台达机电事业群总经理刘佳容表示,虽然近年来“云”的热度不减,台达也有自己的云平台DIACloud用于储存、处理生产资料和数据,以满足使用者远程监控,但云平台并不是当前台达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重点,台达未来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信息安全领域。此外,设备、产线、MES等完全集成在一起采集到大量数据,假如没有数据分析很难萃取其中的价值。因此,数据分析也是台达研究院的研发重点之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当业界感叹于台达的努力和漂亮的成绩时,台达已经在积极规划未来的布局。在台北总部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台达执行长郑平先生直言:“发展绿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和节能业务以及开拓新的增长点,是台达目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为了快速洞悉全球市场的变化,强化台达的成长动力,台达今年5月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设立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与基础设施三大业务范畴,并以九大事业群串联起解决方案,特定行业及既有产品线,形成彼此交织、互相聚力的综合体系。此外,通过跨界合作来加速研发脚步,掌握市场先机,也为台达未来发展赋能。2016年,台达收购台湾计算机整合制造(CIM)领域的软件厂商羽冠,为加速从元器件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智能楼宇领域,台达也通过策略性并购将知名楼宇自动化厂商LOYTEC、Delta Controls加入麾下,进一步强化在绿色智能楼宇上的优势。

  “任职台达执行长五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企业的发展,发现台达的能力及差距,这样在面对物联网、电动车、能源管理等新兴技术时,才能更好把握机遇。”郑平先生表示。

  我们庆幸于台达能将承载其社会责任的绿建筑演变为一门“绿生意”,用自身擅长的控制技术,将十余年来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推广到精细管理建筑物用能之中。而面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台达仍将持续投入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提供高效可靠的节能产品和服务,为保护地球尽到自己的力量。这才是一个企业值得尊重的真正原因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