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新德里一声令下终止了一项耗资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激励计划。这项始于2020年、旨在挑战中国制造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最终仅实现目标产值的37%,激励资金到位不足8%。
更讽刺的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从15.4%跌至14.3%,与莫迪设定的25%目标渐行渐远。
莫迪原本期望借助这一计划,在五年内实现印度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吸引全球制造业转移,重塑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五年的时间和巨额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换来的却是计划的惨败和制造业的衰退。
尽管新德里承诺对达标企业给予现金奖励,但截至2024年10月,仅有17.3亿美元补贴发放。大量企业因投资门槛未达标或增长缓慢被排除在外,而饮食业超目标生产却仍遭拒付。
印度官员坦言: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让计划彻底窒息。繁琐的审批流程、复杂的文件要求及漫长的等待时间,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即使是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也在等待补贴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最后导致计划无法顺利推进。
智库专家甚至断言:这可能是印度振兴制造业的最后机会。这一计划的失败,不仅让印度失去了一次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机会,也让外界对印度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前途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印度工厂的iPhone15生产的全部过程可谓是一场“产能灾难”。在2024年iPhone15生产季,印度工厂因工人效率低下,导致产能暴跌50%。
这一数据让苹果公司的高管们大为震惊,也让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吸引苹果等企业来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的计划遭受重创。
印度工人日均产能仅为中国同行的40%,意味着同样的时间内,印度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远远少于中国工人。而返工率高达34%,更是让生产效率雪上加霜。
当中国工厂通过“黑灯车间”将组装精度控制在0.02毫米时,印度仍停留在人工焊接的作坊阶段。这种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代差,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黑灯车间”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生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而印度工厂则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这种代差直接引发苹果不得不紧急包机从广东空运核心组件,以满足生产需求。这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延长了生产周期,让苹果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印度工厂的产能危机,中国工厂展现出了惊人的弹性和竞争力。中国工厂能够在两周内完成产线重组转产新型号,这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生产体系。
中国拥有从伺服电机到智能传感器的完整产业链,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各种零部件和设备。
在零部件采购方面,长三角300公里半径内可完成95%零部件采购,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这使得中国工厂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零部件,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运输时间。
而印度企业90%的自动化设备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高,而且供应周期长,如果出现供应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白宫为了将苹果生产线留在印度,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游说,但库克终究是选择将高端机型生产线回迁中国。这一决策不仅是对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认可,也是对印度制造业发展困境的无奈回应。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拥有1.2亿产业工人,他们是制造业的中流砥柱。
同时,中国每年培养百万工程师,这些高素质人才为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能够为企业输送大量专业技能人才,确保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印度则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据统计,印度存在45%的技能缺口,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许多印度高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的需求,导致企业在招聘和培训人才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在工业机器人操作、精密设备维护等关键环节,印度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这使得企业在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时困难重重。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从伺服电机到智能传感器,90%核心部件实现国产。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使得中国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高度的自主可控,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而且,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企业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高效的协作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印度的产业链则存在严重的缺陷,形成了“两头在外”的畸形结构。印度的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产成品依赖欧美市场,国内配套率不足15%。
这使得印度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和供应风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或者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印度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印度国内的配套产业不完善,企业在采购零部件和设备时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这也制约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创新模式,中国实现了政策的精准滴灌。
这些政策模式能快速响应企业的需求,为公司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2024年长三角某新能源企业从申报到获得专项补贴仅用28天,这种高效的政策执行速度,让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加快项目的推进和发展。
相比之下,印度企业在申请补贴时,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繁琐的审批流程、复杂的文件要求及官僚主义的作风,使得印度企业在获得补贴时困难重重。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和发展计划,也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办法及时获得补贴,不得不放弃一些项目或者陷入资金困境。这种政策执行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中印制造业之间的差距。
莫迪试图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吸引外资,推动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提供巨额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试图降低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关税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土企业。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忽视了工业化的底层逻辑。
过度依赖补贴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许多企业仅仅是为了获取补贴而生产,而不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竞争力。
频繁调整的关税政策也让外资望而却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不确定性。印度智库研究显示,制造业企业平均需要应对37个审批,耗时是中国的4倍。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报告说明,中国制造业的韧性源于三大优势:经过60年淬炼的产业工人队伍、协同机制、以及超大规模市场形成的“创新虹吸效应”。
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具备了高度的纪律性、专业性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超大规模市场形成的“创新虹吸效应”,使得中国能够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系统性优势,绝非短期政策所能复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尽管印度计划推出“建厂投资补偿”等替代方案,但专家一致认为,其已错失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窗口。
中国正通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2025”构建新优势,加大对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预计到203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将突破800台/万人,继续巩固“世界工厂”地位。
中国在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逐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重构,中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全世界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和创新引擎。
这场耗时五年的制造业竞赛,最终以苹果用脚投票的戏剧性结局收场。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理:工业文明的桂冠,永远属于那些深耕产业链、培育人才、优化制度的实干者。
没办法,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就有了大飞跃,以至于世界各国都认为中国行我也行。他们却没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花了多大的力气做了什么样的铺垫。
这场耗时五年的制造业竞赛,最终以苹果用脚投票的戏剧性结局收场。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理:工业文明的桂冠,永远属于那些深耕产业链、培育人才、优化制度的实干者。中国不争不抢,以实力说话。中国加油!
在第二任期满100天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接受采访。面对关税战导致的物价飞涨,特朗普竟坚称不会有通货膨胀,美国即将迎来好日子。特朗普说:“我觉得我们即将迎来好日子,自从我上台以来,油、食品、鸡蛋的价格都在下跌,几乎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下跌。
美国商务部4月30日公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增长2.4%。这一数据的糟糕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凸显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并导致企业与消费者信心下滑。
父亲与小33岁已故儿子女友再婚,新婚妻子:不想要财产,结婚是为避免老人被送至养老院
近日,佛山顺德86岁的标叔,与已故儿子的女朋友——小33岁的王女士登记结婚,引发女儿覃女士不满,覃女士多次来到父亲居住的房屋,做出撬门、砸锁、剪电线等一系列破坏行为。
054A强势驱离菲舰,美军作壁上观,“见死不救”令菲方破防 #抖音热评
据经济观察报,肖飞在采访中回应与其相关的争端看法:“我和某护士长、某规培住院医师是存在私生活的问题,但是网络上指控我跟其他的人发生了关系,我是一概否认的,这没有一点实据,给其他女士造成了很多困扰,我非常抱歉。”
据央视新闻5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乌克兰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宣布,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达成协议后,美乌正式签署了《美乌重建互助基金成立协议》,创立所谓的重建互助基金,吸引西方和其他支持乌克兰对俄战争的国家投资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