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电脑和手机的接口出现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我们的USB接口也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而我们一般电脑上的USB接口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升级了,从最初的1.0标准升级到现在的USB3.2标准甚至到如今的USB Type-C接口,这里面有太多事可以说了,当然这里面也免不了有很多套路等着我们。
要防止被套路,我们要先稍微了解一下各种规格的USB接口,到目前为止,我们的USB接口标准已经经过了很多代的发展从USB1.0到目前的USB3.2。
而目前我们常用的为USB2.0-USB3.1Gen2标准的接口,可以说USB3.0开始,我们的USB数据接口迎来了大幅度的发展。
我们的USB接口出现3.0标准时,蓝色接口让人第一眼就能将新接口与之前的接口分开来,不过虽然USB3.0标准推出十年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脑上也不是所有的USB接口都是USB3.0标准,更别提USB3.1 Gen2甚至USB Type-C(USB3.2标准)的接口了。
我们这里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蓝色接口有有10Gbps,USB3.0十分混杂,也不是所有的Type-C接口都是USB3.2标准。自USB3.0标准实施开始,就呈现出非常混乱的一种场面,而混乱正是商家套路得以成功的原因。
趁着标准混乱套路消费者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在早期苹果Macbook发布时声称自己的USB Type-C接口是USB3.1的标准,结果大家发现,这个接口的速度并不是USB 3.1标准的10Gbps,仅仅只有5Gbps。结果大家在官方的标识里面这是USB 3.1 Gen1,这个实际上的意思就是USB 3.0的马甲。
这些厂商是真的会玩,既然苹果都这么干了,那大家都这么干吧,USB 3.1又好听,消费者又喜欢。结果很多消费者其实没注意到这个USB 3.1 Gen1和USB3.0没啥区别。
随后USB-IF组织为了规范一下标准(我总觉的这方便了厂商更好忽悠),如今USB-IF组织的规范里已无了USB 3.0,而以USB 3.1 Gen1替换,10Gbps是USB 3.1 Gen2。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U盘、数据线标准的。那我们要怎么来辨别这个USB3.1产品究竟是USB 3.0马甲还是线呢?
现在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看速度,一款USB 3.1 Gen2标准规范的U盘持续读取速度应该突破500MB/s;看价格,目前市场上线GB,如果是Gen2标准,售价翻一倍正常。
举一个例子:当你想将5GB大小的电影文件传输到移动存储设备,以一个USB 3.1 Gen1来说,理论情况下最快需要10s,而若使用USB 3.1 Gen2则仅仅需要4.13s,理论上USB3.1要快上一倍多。
实际上因为存储颗粒的等其他的因素的影响速度不会达到这么快,但是我们要知道,USB接口可不仅仅可拿来连接存储设备,接下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到一个新接口的出现-USB Type-C接口,结果这个USB Type-C接口的出现导致现在我们面临选择更乱,商家的套路也慢慢变得多啊。
之前我们还能按各种标准区分开来,结果USB Type-C的出现彻底让我们更乱了,因为雷电3传输协议是搭载在USB Type-C接口上的,所以很多人的印象中USB Type-C就代表着高速接口。但其实USB Type-C只是一种接口,它可以搭载各种传输协议,甚至如果你喜欢可以只用来搭载USB1.0(传输速度只有192KB/s)的传输协议。
最开始的时候,USB3.0、USB 3.1 Gen1、USB 3.1 Gen2都是蓝色的Type A接口,另一端接口则是看所接设备的需要。而自从USB Type-C接口面世以来,整个市场就更混乱了。
本来USB Type-C是为了USB 3.2(传输速率20Gbps)而出生的,需要连接设备都是USB Type-C才能实现USB 3.2标准。也因为多触点等优势被雷电传输协议所看重,雷电3传输协议(40Gbps)可以搭载在USB Type-C接口上,这也造就了USB Type-C高端高速的象征。
但是有的手机和PC厂商一端用着USB Type-A另一端用着USB Type-C就明里暗里的宣传使用Type-C接口能够达到更快的传输速率和充电速度,然后暗示自己手机PC产品使用USB Type-C就能获得这些BUFF加成,很多消费的人都不懂这些套路。
所以要提示警醒我们,有USB Type-C接口不一定就是雷电3高速接口,买产品的时候我们仍旧是要注意一下。
我们都知道雷电接口比单纯的USB Type-C接口传输速度快上一倍,还能传输视频信号,甚至连充电速度都要高上不少,所以看到商家标USB Type-C接口还需要注意有没有雷电的闪电标志,而且最近市面上那些什么Type-C的U盘也需要仔细甄别,说不定虽然使用了Type-C的接口,但速度能慢到坑爹。
同样是USB接口却能有好几倍的速度上的差别。特别是那些用Type-A转Type-C的和用Type-C宣传自己U盘超高速的,都需要警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