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强林立国产伺服如何突围?

  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为我国伺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数字控制机床包装机械电子专用设备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以及交流伺服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兴行业如新能源行业中的风电产业伺服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伺服市场快速地发展,2010年,我国伺服市场同比增长39.7%,市场规模达到39.9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调查与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本土伺服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国外品牌仍占据了伺服市场8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

  在目前行业主流产品交流伺服系统市场中,日系品牌占据了高达43%的市场份额,其著名品牌包括松下、发那科、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其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准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

  与此同时,美国的罗克韦尔、德国的西门子、英国的SEW、西班牙的发格等欧美品牌在高端设备和生产线上竞争优势显著,此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品牌历史悠远长久、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以全套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卖点,总的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而近年来,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些高端品牌也在不断寻找中国本土合作伙伴,目标直指中国的中低端市场。

  除日本、欧美伺服品牌外,以东元和台达为代表的台系伺服在大陆市场也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技术水平和价值水平居于进口中端产品和国产品牌之间,在竞争中主要突出性价比优势,对国产品牌的发展带来竞争压力,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5%左右。

  与国外伺服品牌相比,国产伺服品牌起步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伺服品牌不到30家,主要有南京埃斯顿、和利时、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步科、珠海运控、汇川、中达等。

  不过,由于伺服技术的优势显著,国内不少变频器领先企业,如汇川技术、英威腾等纷纷转战伺服市场,使得本土伺服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国产伺服企业也在积极优化产业链,如2011年华中数控对华大电机和武汉登齐的重组,对华中数控完善产业链,逐步提升竞争力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国产伺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20%左右。

  前瞻产业研究院伺服系统行业研究员洪远见表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使得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伺服产品对于提升公司竞争力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现阶段高通胀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机械普及应用也迫在眉睫,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仍在扩大。

  很多有远识的国产厂商正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其产品的性能,进而扩大其品牌的号召力,国产伺服厂商改变进口垄断格局将指日可待。由此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的影响,仍将保持20%以上的上涨的速度,至2015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其中,国产伺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40%左右。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公开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方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标准类型丰富【组图】

  202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中国领跑全球第一【组图】

  预见2023:《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途等)

  【投资视角】启示2023: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和兼并重组等)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