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国平:我们愿做一条鲶鱼 激活商业航天伺服市场的发展

2024-05-17 www.bob.com

  北京航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宇伺服),一家专注于为商业航天提供高品质伺服系统的3年初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伺服系统的质量、降低成本以及缩短伺服系统的交付周期,为客户提供卓越的航天伺服系统服务。

  2024年航天日期间,航宇伺服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赵国平研究员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商业化企业,与体制内的伺服机构相比,所受的内外部约束要少一些,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大一些,在降低成本方面可利用的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也要多一些。我们的出现可以促进航天伺服系统市场加速进步。

  据悉航宇伺服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最大功率可达到40千瓦的伺服系统研制和飞行验证,达到国内航天伺服顶尖水平,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倒逼体制内配套单位在成本控制和服务提升方面的进步。

  以下为网易科技与北京航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赵国平的部分对话内容:

  网易科技:网络上搜寻到的关于本公司的报道较少,可以先详细介绍一下航宇伺服吗?

  赵国平:我们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主要就是为商业航天做伺服配套,通过提升伺服系统的质量、降低成本以及缩短伺服系统的交付周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航空伺服系统服务。由于我们前期专注于技术研发,宣传的不太多,在公司宣传方面有一定欠缺。

  赵国平:伺服系统是商业火箭重要的配套单机产品,,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伺服机构控制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摆动,实现火箭拐弯,犹如火箭隐形的翅膀,保证按照预定轨道进行飞行,类似于汽车中“方向盘”的作用,属于火箭飞行控制的执行机构。这一技术不仅涉及到软件控制算法,也包括控制驱动器、机电作动器等硬件产品。

  赵国平:我们目前专做大功率的伺服系统,已经开发出了最大功率可达到40千瓦的伺服系统。40千瓦的伺服系统,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在役或在研的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配套使用,达到了国内航天伺服里最大的功率等级,是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在东方空间、中科宇航、凌空天行以及星河动力等公司制造的火箭上,其中东方空间今年1月11日发射的“引力一号”,用的就是我们研发的40千瓦伺服系统。这次发射飞行,对我们公司所开发的最大功率伺服系统做了飞行验证,当时在商业航天和伺服系统领域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我们的成功,促使体制内的配套单位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我们的出现像伺服圈的一条“鲶鱼”,促进了伺服系统市场的优化提升,给商业航天也带来了很多收益。作为一家商业企业,总体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体制内相比有一定优势。

  赵国平:主要是人才的短缺,专业做伺服系统的人不是很多,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更多的集中在机器人行业,但机器人行业和航天伺服有一定差别,不能通用。这是我们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也正在积极培养这一方面的年轻人才。

  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体制内的伺服机构单位也在加大对商业航天伺服系统的关注和投入,他们有几十年的积累,为了迅速获得商业航天市场,在价格上也会给出很诱人的优惠力度,这在价格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他们产品飞行子样也比较多,商业火箭总体单位也更倾向于选择成熟可靠的产品,以降低风险。此外,作为一家成立仅三年的初创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还会有很多的意外风险和挑战,我们仍在探寻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赵国平:按照行业共识,商业航天已步入2.0时代,1.0时代解决了商业航天的有无问题,大家纷纷入局开始玩商业航天,研制了自己的火箭,不管规模大小都取得了飞行成功。但这些火箭想要满足未来的市场预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现在进入了2.0阶段,着眼于降低运载成本,开始研制更大的火箭。

  我们也见证了国内头部企业在火箭研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是面对未来市场的预期,现有的火箭技术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公司也是在这一背景下,紧跟商业航天发展的步伐,通过技术快速迭代,实现产品品质提升和降本增效,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强化公司商业化属性,满足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需求。。与体制内的伺服机构研究所相比,我们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

  网易科技:去年,中美两国是火箭发射量最多的国家,您觉得美国有什么领先优势吗?

  赵国平:中国和美国虽然发射最多,但从发射有效载荷质量上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在当前全球航天领域,马斯克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典范。从我国来说,当下还是缺少像马斯克这种有魄力的领军人物出现。我们必须承认马斯克在行业引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远见卓识,这也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

  想要缩小这个差距,还是需要培养类似马斯克这种有魄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物。我能做的就是带领团队深挖商业航天伺服需求,做强航天伺服机构,,通过不断创新为商业航天提供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