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驱动力增添经济新活力

2024-06-12 技术知识

  【数字驱动力增添经济新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近日发布《平台企业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报告》认为,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平台企业在专利规模、质量和技术领域实现了对国际企业的快速追赶和部分超越。报告提到,为逐步提升国内科技平台企业竞争力,应为企业研发创新创造更多空间,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为科技平台企业创新兜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近日发布《平台企业数字技术发明专利研究报告》认为,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平台企业在专利规模、质量和技术领域实现了对国际企业的快速追赶和部分超越。

  报告提到,为逐步提升国内科技平台企业竞争力,应为企业研发创新创造更多空间,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为科技平台企业创新兜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日前举行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对话”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数字技术驱动创新,数据要素释放价值,数字产业引领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阶段,是关键赛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数字化的经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越强,数字技术越先进,应用越广泛,数字化的经济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

  “社会各界要强化对数字科技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思维方法,拥抱数字科技浪潮。”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说。

  据国际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的数据生产量将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据生产国。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洪永淼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数据是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绝大部分经济活动由数据驱动,经济活动产生大量数据,而这些又驱动新的经济活动。

  在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是重要力量。从创新投入看,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数字企业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两家企业创新投入均位列世界前20位;从推动应用看,华为专利申请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腾讯全世界内专利申请总数超7.5万件,在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谷歌;从布局未来看,我国数字科技公司积极布局量子、未来网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长期科技引擎。

  “要从过去的以集成创新为主转向更多依靠原始创新,需要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不少企业也在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例如腾讯每年研发投入600多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基础研究。要以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成果、战略性技术产品的重大突破,在更多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王一鸣说。

  李三希认为,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能够长期为投资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支持的资本,是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能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截至2023年7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年左右。这一数据印证了以创新著称的企业需要时间孵化,成长离不开耐心资本。

  培育更多耐心资本,要逐步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活力和信心。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翔表示,市场要形成一批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者,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资本要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腾讯、联想、小米等25家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业投资方式,投出了近400家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大企业通过产业资源禀赋、供应链优势和全球市场影响力赋能被投企业,这些投资往往并不着眼于短期财务回报,而是更看重长期收益和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平台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构建科学技术创新生态、支持创新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创新,在芯片、无人驾驶、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投资占比逐步的提升。其中,腾讯持续投资支持燧原科技,加强AI领域云端算力平台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业务发展,促进国产高性能AI芯片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美团投资支持未来企业,将、环境感知、深度学习、伺服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无人驾驶领域。

  专家表示,数字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主体都是民营企业,应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