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赛智能 头条】奥通智能:提前规划规避风险

  随着当前全球各国新冠疫苗普及加快,国际贸易加速修复。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龙头,在经历过一系列考验之后,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意愿更为强烈,产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机器换人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引爆工业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产业供应链的强烈震荡,也极度影响到厂商的产能计划和业务运营,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了更进一步探析当下工控产业的发展变革,今年8月,中国传动网聚焦2021年工控自动化行业与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邀请包括伺服、运动控制、上游元器件等多条产品线的重要供应厂商,共话机遇与挑战,分享经营管理经验,共同在如今剧烈变化中的产业环境下,探索企业的永续发展之路。

  相比2020年,奥通智能研究院今年各大产品线的营收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比增幅约为15.52%。其中72.56%的营业收入来源于伺服驱动器产品,15.52%的营业收入来自机器视觉,8.54%的营业收入来自水分检验测试产品,还有3.38%来自其他业务。

  湖南奥通智能研究院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定位服务于智能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等领域,为公司可以提供高端定制化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工业机器人、物流仓储、钢铁冶金等细分市场获得了慢慢的变多客户的青睐。

  2021年,上游元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于整个行业、各个厂商都造成了切实的影响。大多数厂商面临的挑战,一种原因是购买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元器件供应紧张造成了交期延后。虽然奥通今年各大业务板块均获得不小的增幅,可能超出预计,但总体而言,在持续供应、确保交期方面还是很乐观的。当然,我们也希望供应紧缺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缓解。

  为了应对上游供应紧张的状况,今年以来,奥通采取了一系列提前规划、规避风险的措施,公司加大了备货,并加强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与此同时,我们也适度弹性,寻求替代方案,做好相应的研发和工艺配套,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售价和市场策略,及时使用户得到满足所需。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加速,机器替代人工、国产替代进口等趋势日益明显,传统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的需求迫在眉睫;此外,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中心,人工智能、5G通讯、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脉络也愈加清晰。在这些趋势下,制造业用户对于工控产品的要求慢慢的变多地趋向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并且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供应厂商能够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业融合,为新时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奥通智能研究院格外的重视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已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共计70余项,其中有30多项为公司核心技术成果,部分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性能和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高水平研究平台和团队建设,不仅吸纳了大量本土优秀人才,而且陆续引进了多名具有海外学术及工程背景的人才,提升了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我们还结合产学研科研团队,成立了多元化的企业工程研究中心。

  公司将伺服驱动、机器视觉、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机器人控制技术作为发展趋势,在伺服控制、机器视觉、传感测试等领域拥有多项关键技术,在整体设计及系统集成方面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公司将秉承“以人为本,共享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责任意识与价值实现的统一,努力为“中国智造”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产品